姥姥生于1918農(nóng)歷戊午馬年、民國七年,今年98歲,跨越兩個世紀、見證了二次大戰(zhàn)、經(jīng)歷了“大饑荒”,大襟褂子、老虎棉褲腰、綁腿布、三寸金蓮,舊社會的婦女形象,均在她身上淋漓盡致的體現(xiàn)。
年輕時的姥姥干凈利落,老式發(fā)簪、頭發(fā)無一絲雜亂,兒時的記憶里全都是帶有姥姥的回憶……
夏天在院子里被摁在盆里洗頭,冬天趴在姥姥的背上去鄰村看電影;地鍋里帶著香味的玉米糊糊,土炕上被窩里的煙熏味;過年時頭上的嫣紅紙花,大年初一院里鄉(xiāng)親磕頭拜年的熱鬧……
想起來,每個感官的回憶里全是點點滴滴的溫馨。
喜歡夏天的晚上在姥姥家門口的敞院里鋪上草席,靜靜的躺著聽姥姥講故事:二戰(zhàn)時,日本飛機在頭上轟隆隆響,村里人拼命往防空洞跑,膽小的二舅不住的哭,躲在樹林里嚇得膽戰(zhàn)心驚;日本人投降時隨著人群去日本領館搶東西,結(jié)果背回一麻袋日本拖鞋;冬天里領著哥哥,把八個月的我裹在棉褲腰里去鄰村看電影,結(jié)果被尿了一褲子……
每個故事都是姥姥的傳奇,讓我們在歡笑中沉思。
喜歡姥姥的炒面,白面在鍋里炒熟,火候要剛剛好,將糊面沫,挖兩勺放在大碗里,滾燙的開水一澆,再加上紅糖,比現(xiàn)在的黑芝麻糊好喝的很,美得你喝完還會忍不住饞的舔碗;喜歡姥姥的老油泡饃,涼饅頭切成丁,放點鹽、開水沖開、再滴上棉籽油,心美的如那漾開的油花;喜歡姥姥那黃嫩嫩溏心瓤的水煮蛋,那是生病和假期里才有的美食;喜歡姥姥吊在房梁上竹籃里的果子,那只有過年時才能吃;記憶里踩著凳子與哥哥姐姐們墊著腳尖偷吃,再被姥姥呵斥著,半怒半疼的往每人手里使勁的塞一塊……
這些兒時最美的佳肴,印象里,從未見過姥姥與我們一起同享。
姥姥90多歲還不肯跟晚輩們一起生活,一個人洗衣、做飯、養(yǎng)雞,把土房的老院子收拾的井井有條。直到94歲那年夏天,因自己吊蚊帳摔倒骨盆受傷,才開始與兒女們一起生活。
現(xiàn)在的姥姥已經(jīng)腦萎縮、有些行動不便,但就是這樣,仍愛干凈,稍有意識,便要求下床生活自理;白天堅持不睡覺,只為了晚上讓兒女們睡個囫圇覺。
姥姥的一生平凡而又傳奇,臘月十六是姥姥的生日,僅以此文獻給姥姥,祝姥姥:生日快樂!健康長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