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春到時,喜氣洋洋的彩燈高掛樹梢、琳瑯滿目的商品應接不暇、不絕于耳的促銷甚囂塵上……這些熱鬧的景象無不在提醒人們——新年到了。相比之下,鄉(xiāng)下的年少了些繁華,卻多了些地道的“年味”。
鄉(xiāng)下的“年味”在集市。不同于城市的商場,鄉(xiāng)村更熱衷于集市的喧鬧。小商小販將貨物擺在街道兩邊,從早上開始,各種叫賣聲就此起彼伏,有甚者會對你圍追堵截。置辦年貨的人穿行其中,挑選商品。年下的集市,不同于以往,人們一般不會討價還價,還會盡量多買一些肉、水果、蔬菜、糖果等等,以備走親訪友或招待客人。而孩子們是最喜歡集市的了,這一天他們可以肆意挑選自己喜歡的零食和新衣服,家長也會寵溺地完成他們的各種新年要求。
鄉(xiāng)下的“年味”在鍋灶。臘月月尾的鄉(xiāng)村是最忙碌的,也是最“香”的,尤其是婦女,幾乎天天圍著“灶臺”準備過年那幾天的飯菜。炸藕盒、炸帶魚、炸丸子,這是鄉(xiāng)村特有的保存食物的方法,吃的時候再拿出來蒸一蒸即可。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都要吃水餃,也是年夜飯的標準配餐。以前鄉(xiāng)村窮,只有過年那幾天可以吃上肉餡的餃子,因而在我的記憶中,過年就等同于美味?,F(xiàn)在生活富裕了,兄弟姐妹卻都漂泊四方,新年被賦予了更多的涵義,不僅僅是美味,更重要的是團圓,是家的溫暖。
鄉(xiāng)下的“年味”在儀式。每當大年三十,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春聯(lián),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,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。除夕祭祖是過年重要的儀式之一,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(tǒng),過節(jié)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,報祭祖先的恩德。小孩子的儀式便是見到長輩磕幾個響頭,笑呵呵的收下壓歲錢。街上,熱鬧的隊伍從遠處走來,最前面是黃色的舞龍隊、后面依次是紅色的扭秧歌隊、踩高蹺隊,還有穿各色衣服的花轎隊,最后面跟著的是“鬧騰的人民群眾”。調皮的孩子也夾在其中,學著他們的樣子蹦蹦跳跳、扭來扭去……
鄉(xiāng)下人很樸實,他們以這樣的方式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豐收,同時也表達了他們過年的欣喜之情。從他們燦爛的笑容,我們感受到了最平凡的幸福。伴隨時代的變遷、生活的提高,鄉(xiāng)村的新年已經(jīng)改變,它不再是衣食豐盛的滿足,而更多的是對家人能夠平平安安,生活能夠順心如意的一種祝愿。